昨天的APS文章發表之后,有朋友問APS與工業互聯網有什么關系?
看一下2017年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中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圖,傳統工業軟件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工業軟件分四類:產品研發、信息管理、生產控制、嵌入式工業軟件這四大類。其中信息管理包括供應鏈管理軟件,而APS屬于供應鏈管理軟件。
APS軟件是企業生產過程中對物料、設備、人員等資源的優化軟件。
在APS基礎知識系列之一中,介紹了PST的算法。今天重點說一下LPST的算法
LPST的算法
LPST最遲計劃生產開始時間:Latest Plan Start Time。
LPST的計算是從產品交貨期向前排,從產品交貨期根據產品的提前期來計算訂單的最遲計劃生產的開始時間。
一般產品生產包括三個階段:準備生產、生產、等待。
看一下LPST的算法示意圖。
組裝環節的LPST=訂單交付期-組裝提前期。
一個產品還包括部件生產,圖示的產品,由兩個部件組裝完成的,所以計算LPST的時候需要從訂單交付期,減去組裝的提前期,再減去部件的提前期。圖示產品的兩個部件生產占用不同的設備資源,所以部件1、部件2可以并行生產,所以這個產品的LPST是部件1生產的LPST。
如果部件1、部件2生產的時候,占用同樣設備資源,那么訂單的LPST,就需要減去部件1的生產提前期,再減去部件2的生產提前期。
其實每一個部件的生產是生產工單,部件的LPST可以是從生產工單的期望完成時間,減去提前期。而部件的期望完成時間就是組裝的LPST。
產品的LPST,需要展開BOM的,在展開BOM的過程中,根據BOM的所有部件展開計算LPST,把并行因素去除后,形成的最終的LPST。
提前期需要考慮的因素
一般生產環節的提前期包括方面:
準備時間,一般一個設備生產一批產品,需要對設備做一些調整,就需要準備時間。比如加工環節,需要對機床做一些調整。
生產時間:生產這個環節需要的時間。
等待時間:在生產環節結束后,還需要有等待時間。比如某些環節生產出來的產品很熱,需要等待冷卻后,才能交付。
以上是提前期必需考慮的要素。
但對于產品生產而言,還有兩個影響提前期的因素:
轉移提前期:一般兩個生產環節,可能不在同一個地點,這個產品就需要運輸,從一個地點運輸到另外一個地點,需要考慮轉移提前期。
一般設備不可能一直閑置等待新的生產,所以在轉換生產環節的時候,還要考慮排隊時間,這個提前期也會影響LPST的計算,在:LPST計算環節,要考慮預計排隊時間這個因素。
LPST計算的因素,需要考慮BOM數據、工藝路徑數據,后續會討論。下一篇文章介紹EPST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