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e-work記者熊東旭對我的采訪,首發于e-work網站和工業互聯網前線公眾號。
工業互聯網作為推進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已經受到從政府到行業的普遍關注。但當前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處于怎樣的狀態?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又是怎樣的發展關系?
2018年4月,e-works記者采訪了中國新一代IT產業推進聯盟物聯網專家、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特聘專家許永碩,請他就當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情況以及工業互聯網在推動企業智能制造轉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許永碩
記者: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您認為《指導意見》的出臺對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意義?
許永碩:首先,《指導意見》準確的描述了工業發展處于關鍵時期,是互聯網創新與新工業革命的歷史交匯期,各個國家都在搶抓新一輪工業革命機遇。互聯網對工業的影響將會是顛覆性的,工業互聯網將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催生新生態、新業態、新模式。這個階段處于換賽道的過程。在傳統的工業領域,中國處于追趕狀態,換賽道為中國工業提供了難得的改變工業地位的機會,在這一輪的機會中抓住工業互聯網換賽道的機遇,發揮中國制造業完善的產業體系優勢,利用中國的大市場改變中國的工業格局。
其次,在對關鍵期的正確理解基礎上,為中國工業發展指明了發展目標。預計在本世紀中葉,工業互聯網網將全面支撐國家經濟發展,工業互聯網創新技術能力、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國家政策已經明確了具體任務,并在幫助相關執行機構制定具體的發展任務,共同推進中國工業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
記者: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要實現突破式發展還需要破除哪些障礙?就此請提供一些解決建議?
許永碩: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比較熱,各方都比較關注,但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障礙也很多,主要體現在:
第一,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和認識。工業互聯網是融合了工業、通訊、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金融的綜合系統,一方面概念新,另一方面融合性強。這兩方面導致現在大部分人對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價值、范圍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從而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第二,工業互聯網需要產業融合、共建生態,打破傳統企業邊界。工業互聯網平臺涉及的技術和應用面非常廣,不是一家或幾家企業可以完成的,需要更多的行業企業參與進來發揮自己的特長,以融合的形式共同搭建成一個生態。但這里就存在一個問題,要讓多家領先企業共同認可一個生態規則是很困難的,也是產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形成企業共榮的生態規則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探索和不斷完善。
為了打破這兩個障礙,當前尤其需要去做的就是加強行業的培訓與交流。在培訓交流中讓企業、個人從多個維度理解和認識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價值,逐步形成對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共識。在共識的基礎上選擇企業自身的能力護城河,將自身的能力通過服務的形式為生態內企業賦能,逐步迭帶出適合未來的商業規則。
記者:您如何看待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之間的關系?
許永碩:智能制造概念上個世紀就已經存在了,但無法普及,制約因素在于缺少一個跨平臺、跨領域、統一的大數據平臺。這導致,雖然企業有著強烈的智能制造轉型需求,但實現難度很大。而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突破了大數據的制約,借助于設備的在線聯網、跨企業、跨領域的行業覆蓋,形成統一的大數據來源,在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智能創造。因此,我認為工業互聯網是這一輪智能制造的技術基礎,而智能制造則是工業互聯網對傳統產業影響的方向。
記者:當前國家強調要積極推動“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在實踐層面,企業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推動融合?
許永碩:工業互聯網可以對企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個領域創造價值,不同企業應該根據特點優先選擇不同的方向。根據不同領域,有多種產業互聯網的入手點。包括:
第一,原材料行業做產業整合,著手點可以是供應鏈金融,也可以是物流能力;
第二、設備制造商的產業整合,著手點是設備聯網、設備的MRO經驗;
第三、工業消耗品的產業整合,著手點是產業的數據目錄和渠道能力;
第四、終端消費品行業的產業整合,著手點是終端用戶的入口和設計。
當然,所有產業平臺成熟后,金融、數據、規模效應都會創造巨大的產業價值。
記者:e-works粗略統計,目前表示能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的廠商已超過100家,在您看來判斷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有哪些?
許永碩:我認為,對于根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賦能不同可以大致分兩類,即技術賦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產業賦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賦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其核心是降低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開發生態企業降低開發門檻。而產業賦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則能夠將行業應用、產業標準、最佳實踐通過服務的形式為產業內企業創造價值。基于這兩點,我們可以對照分析當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服務類別。
記者:請分析一下當前制造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需求主要體現在哪些層面?
許永碩:基于我對制造業的理解和行業經驗,我認為當前制造業對工業互聯網的關注點和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層面:
第一,供應鏈透明化。供應鏈體系內(包括上下游,企業內)設備、物料、人的信息的實時可視;供應鏈體系內歷史狀態的追溯,根據歷史大數據匯總出來的模型;以及供應鏈體系根據當前數據以及經驗模型對未來狀態的可視(比如需求預測,可提供未來產品可承諾訂單量ATP)。
第二,匯總的數據以及模型,根據實時的狀態數據提供的服務,為企業賦能。比如在人力密集型企業,現在最缺的是能做好排產的車間主任或者廠長,不同水平的廠長排產可以決定工廠的效率,為了保證排產的一致性,借助APS工具的賦能,讓沒有經驗的的排產人員借助APS工具可以實現優秀的廠長的排產水平。
第三,質量控制,在生產制造上,借助工業互聯網,可以在更大范圍實現閉環,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提升產品質量。
第四,優化產品設計環節,將產品設計、產品生產、產品使用環節信息打通,將最終用戶的使用信息反饋到產品設計部門。
記者:對于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規劃與實施,您認為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許永碩:首先要考慮企業本身的能力以及對產業的洞察力。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壟斷型,需要通過規模效應、匯聚效應創造價值的,平臺型企業的價值巨大,所以平臺型企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在平臺初創期,要能夠洞察產業的趨勢以及痛點,通過解決行業痛點,擊穿設備或者用戶量,進而成為平臺。其次,對廠商而言,在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時,需要考慮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提供的服務,是否有客戶愿意買單?如果有企業愿意付錢采購這個服務,說明是創造價值的。通過價值創造的服務,為產業賦能。
記者:如果讓您選擇幾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做點評,您會關注哪幾家?
許永碩:我接觸和了解較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有PTC Thingworx、IBM Waston、西門子MindSphere、用友精智、漢威電子物聯網。具體來說:
1、PTC Thingworx。是我接觸最早的工業用的物聯網平臺,最近PTC將ThingWorx定位為工業創新平臺,更多強調ThingWorx是一個技術平臺?;緦崿F互聯、建模、分析、體驗的綜合能力,能為行業合作伙伴提供廣泛的平臺開發支撐能力。同時整合了Axeda的管理經驗,一直都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標桿企業。
2、IBM Waston。擁有通用軟件能力,特別在認知計算(大數據處理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領先的技術實力。不僅能支持結構化數據的分析,也能支持非結構化的應用場景。特別適合于上下文關聯性比較強的應用場景。IBM Waston不僅可以為工業互聯場景提供數據采集和分析服務,還能應用于更高級別的人工智能。
3、西門子 MindSphere。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巨頭,西門子將豐富的行業經驗轉化為工業互聯服務能力。作為工業自動化軟硬件設備提供商,西門子深刻理解設備的技術、功能和特性,建立了諸多行業工業標準。作為制造企業,西門子也深刻理解工業企業的管理特點和業務需求。正因如此,MindSphere才受到制造企業的廣泛關注。
4、用友精智。最早我是做企業應用軟件開發、實施和管理的,因此我對企業管理型軟件比較關注,隨著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用友推出了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引起了我的高度關注。用友基于服務制造企業的行業積淀,提出了5層架構的全局化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在基礎平臺iuap上,構建智能互聯的智能工廠,同時向上接通企業智慧管理體系,與產業鏈上下游互聯,最終企業所有數據匯聚云端實現智能分析與決策。
5、漢威電子物聯網。這是一家從傳感器起步的企業,目前已經向下游延展儀器儀表。其產品主要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安全以及燃氣、石油等行業危險氣體安全監測領域,作為國內制造企業做工業互聯網的一個典型企業,漢威電子在物聯網的發展真在引起我的關注。
許永碩:中國新一代IT產業推進聯盟物聯網專家,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特聘專家,廊庭(北京)科技創始人。熟悉信息化、自動化、物聯網三個智能制造的關鍵領域。十余年企業應用軟件開發、實施、項目管理經驗,5年物聯網行業經驗,對物聯網發展趨勢的判斷多數都得到了驗證;了解自動化行業,為西門子工業撰寫了2013-2014的典型案例。著有:《中國制造新起點: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